欢迎来到图图文档网!

最新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简报范本(四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9-05 09:14:5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简报范本(四篇),供大家参考。

最新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简报范本(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范文篇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道德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1学校是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主阵地

1.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信息道德观念又称信息道德认识,它是学生养成良好信息道德习惯的起点,只有先提高认识,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中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心理发育的特点,易对直观、形象而又新奇的事物发生兴趣,而且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很难对事物的实质加以正确的评判。鉴于以上原因,就应利用信息技术课和活动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介绍信息技术和网络,展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越性和优势;同时,教师要有侧重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反面材料,小到网上的某些图片和内容是不健康的;过分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就会耽误学习,还会导致犯法;大到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泛滥,以及利用电脑进行的高科技智能犯罪等。在对比中分析,帮学生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1.2整合其它学科,共同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

教育作用的发挥仅靠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它往往需要多方面协同进行。为此,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共同教育学生。信息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的道德,所以政治课成为整合的首选。如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我们提出不仅包括他人的人格、风俗习惯、信仰,还包括他人的作品、隐私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公用电脑上操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查看、删改他人作品;再如“要对他人负责”,美国人埃瑟戴森说得好:网络赋予人强大的权力――能够赢得全世界的观众,能够获得关于任何东西的信息,但是随着运用和滥用权力本领日益强大,个人需要为他们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更大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在利己时不能损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不胡乱发表言论等。其次,与语文相互渗透,谈谈知识产权;与班会、团会结合开展一些活动,举办一些讲座等。通过活动,整合各方面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尊重他人,对他人负责。

1.3指导学生绿色上网,学会判断选择,提高他们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

网络社会信息的丰富性极易导致信息的膨胀与泛滥: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言传身教。如上网时调高安全属性,增加一些反黄、反暴力,防病毒的过滤软件(如绿坝);及时回复学生的电子邮件。其次,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资源网站如“k12”、“西祠胡同”,并且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使学生有目的的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有关网络、时事、科技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团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校园广播介绍小经验等等,在不断实践中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选择,让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不仅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而且以网上美好的人物、事物为榜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2家校配合是学生信息道德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当前家长对学生使用网络、玩游戏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家长认为上网、玩游戏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上网、玩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应限制;有些家长因不懂、工作忙等原因对孩子上网、玩游戏不闻不问。我们教师要加强家校配合,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强调学生上网、玩游戏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上网、玩游戏应该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孩子的特点,同家长制定网络使用计划,使家长在学生上网时心中有数,正确引导。

3社会支持是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基石

我们应当尽早健全完善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出台有关法规,使得学生“有规可依”,帮助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监管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要在网上经常举办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总之,电脑、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作为未来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小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资源,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范文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信息强国战略思想,为进一步增强校园信息安全意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技能,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2021 年校园信息安全宣传活动方案。

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深入宣传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贯彻《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普及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2021 年 3月 2日-4 日

学校全体学生

活动目标与内容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举办信息安全周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创新形式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活动形成声势。

(二)突出主题,注重工作实效。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利用微信群、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将信息安全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校园建设、维护校园稳定等工作有机结合,采取有效形式提升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营造校园安全上网、依法上网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协作,建立长效机制。以信息安全宣传周为契机,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长效机制。要推动相关内容纳入新生教育、课程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完善信息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教育实效。

结合学校实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普及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师生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识别和应对信息危险的基本能力。主要活动如下:

1. 开展一次致学生的一封信活动,从科学使用网络,从自身做起,文明上网,维护网络纯净天空,确保信息安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付诸行动。

2. 开展一次手抄报评选。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信息安全靠大家,人人都是信息安全宣传员”的手抄报比赛,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评比活动。

3. 开一次信息安全宣讲。在信息安全宣传周期间,学校聘请公安局法制领导到校,开一次网络及信息安全知识主题讲座,进一步普及信息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学生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利用 led屏滚动宣传信息安全相关内容。制作电子版信息安全宣传单,滚动宣传,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5. 多渠道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在学校网站和家长微信群,增加信息安全宣传知识,宣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学校信息安全活动方案等。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范文篇三

在当今技术变化迅速、信息数量剧增的全球信息环境中,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只有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才能教会人们如何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与素养,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本文通过对学校11个班级的696名学生的信息素养调查统计,了解到小学生信息工具的拥有及使用情况,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小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情况,小学生整理编辑资料的能力及学生信息道德调查情况和家庭对孩子信息素养形成的影响等等,对进一步发挥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规范信息技术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深化课题研究,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
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其具体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和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是未来信息社会必备且终生有用的新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技术变化迅速、信息数量剧增的全球信息环境中,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只有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才能教会人们如何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与素养,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

为了了解我校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更好地推进我校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我们对本校11个班级的696名学生进行了信息素养调查,其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课题实验班在两年内进行了实验前期和中期两次信息素养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小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同时对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与家庭信息教育的设备也进行了一些了解.

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谈话法和访问法.调查问卷由23道选择题组成,每道选择题提供28个不同的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选或多选,调查对象为我校一至五年级11个班的学生,除一年级抽三个班外,其他每个年级各抽两个班参加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96份,回收问卷696份.

(一)小学生信息工具的拥有及使用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还是比较乐观的,占了调查家庭的一半以上,但使用电脑的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上网,自然谈不上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双向播控室、新型配置的计算机房、视听阅览室、软件开发室等功能教室和图书馆电子管理系统,并且开通了百兆的宽带网,加快了信息技术建设的步伐,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但是每周一至两节的信息技术课程更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每周在电脑前的时间不超过全周时间的12.6%,低年级学生有90%以上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做作业和特长学习,而中高年级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除了作业及读课外书外,还在进行奥数及英语的提高学习.可以看出,如此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特长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参与课改实验的二年级学生很会使用电脑查资料的人数超过了三年级,这主要是因为新教材特别强调课外资料的收集,加上该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提前开设了微机课,而且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上网搜寻相关资料,这使得二年级学生使用电脑的能力大大加强.

(二)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听说过互联网,但对互联网并不是十分了解,很多学生是因为看到父母常在网上看新闻而认为互联网就是新闻网,还有的学生接触互联网的唯一用处就是玩游戏,因此误认为互联网就是游戏网,而认为互联网无所不包的学生还不到半数,知道互联网能对学习进行指导的孩子更少,可见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与学生年龄的增长并不是正比关系.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家长或教师信息素养较高,其孩子或该班学生对网络的了解也较多.

(三)小学生处理信息的情况

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指“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是一个人信息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调查情况看,我校学生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较为科学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所收集的信息,比较重视信息资料的来源.但对纸质媒体的信息收集意识还有待加强,只有少数学生读了好书后能坚持做笔记.一篇文章应有相信故事或评价资料质量时不同的观点电视中的事认为来源重要.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虽然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但普遍对来源于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他们大都能根据情况处理信息.不过,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较重视信息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对借鉴别人的信息则关注较少.

(四)小学生运用信息的情况

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有着较强的信息运用意识,他们喜欢运用从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对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却表现得不尽人意,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最常做的是请教父母或老师,表示要自己查资料解决的学生没有超过半数,选择“问

可见,尽管我校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信息行为方式和接受利用信息的个性特点,但由于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特点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明显表现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较差的问题.如何运用新型的信息工具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信息活动的实践中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我们与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五)小学生整理编辑资料的能力

从问卷调查及学生电脑小报的制作情况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整理编辑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时都能有选择的下载,但对下载的资料进行编辑的能力则较差,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六)学生信息道德调查情况

信息技术在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不断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能.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大多具有较高的信息道德.

(七)家庭对孩子信息素养形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家长大都非常支持孩子广泛涉猎各种信息资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在互联网中可能遇见的不利问题如影响孩子学习注意力的网络游戏及不健康的网络资源表现出忧心忡忡,有的家长干脆采取了“平时不准使用电脑”的强制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孩子的上机训练时间,使孩子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始终提高缓慢.

本次对全校十一个班的学生信息素养调查,使我们对目前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容乐观之处,如何进一步发挥我校电教实验校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合理使用电脑还是表示支持的,大多数学生对电脑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如课业负担重,特长学习占用时间过多,网络的负面影响,学校条件的

限制等等,使得学生上机时间较短,训练次数过少,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情况并不理想.为此,我们应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着力创造条件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

(二)规范信息技术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科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规范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为此笔者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教学.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如果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应驱动的知识学习.研究证明:在学生自由地尝试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操作障碍时,能自主学习,从而克服学习困难,顺利学习.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指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有兴趣,有热情,学习会更主动,更具有创造性.把学生实践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更能促进技能与知识同步提高.

(三)深化课题研究,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它课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2001年10月,在中央电教馆的亲切关怀领导和省市电教馆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年多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以“行动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四(4)班与三(7)班的学生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信息素养提高较快,以三(7)班为例,2002年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人只占全班人数的1%,而在2003年调查时已上升到17%.经常使用电脑查找资料的人数由实验初期的22%提高到97%,学生从实验初期只有两人能在家长指导下先下载资料编辑电脑小报到现在有45人可以自行编辑.与同年级的非实验班比较,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都较高(见表10).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很会使用认为互经常使用遇到困难对搜集来的电脑查找联网无电脑查找自己查资资料,先下资料所不包资料料解决载然后编辑.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尽管我校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校园网,有了一定的技术设施基础,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供给学生自由、单独使用的计算机等设施太少,校园网在很大程度上还只能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服务.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须加大资金的投入,解决信息化教育所需的、起码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还应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设计创立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信息获取、收集、整理、评价提供机会.专题学习网站不仅应提供互动学习空间,而且还应面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学习素材,完成信息的搜索.网站为在线学习者提供信息的发布,让学生在互动的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将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到实处.

(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机会,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继续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qb竞赛、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机器人活动等各种比赛,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同时结合教材,设计综合性学习内容,鼓励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编辑文稿,自办电脑小报,并建立相关学习网站,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信息交流、信息搜集与处理整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我校有相当多的教师善于上网收集教学信息,但带有明确教学目的,善于高效搜索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创造性运用信息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却不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抓好在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让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获取有关提高信息素质的系统知识,达到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教师自己也必须在教学之余不断地学习,一定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源从中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地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总之,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快速获取信息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全体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道路,大力营造信息技术环境,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范文篇四

道德是法律的重要补充,对规范社会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道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是人们在信息行为中的重要规范,调节信息制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的行为,维护信息领域的秩序,最大限度减少信息技术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社会效益,促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道德,是一种价值观,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媒介。道德不同于法律,依靠国家政权强制实行,道德主要依靠舆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其作用比法律更持久和稳定。目前,专家学者对“信息道德”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信息道德是“涉及信息开发、传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有的认为信息道德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在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纵观众多专家学者的界定,对信息道德的定义应包括信息的制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三类行为主体,信息道德是这三类主体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信息道德的内容包含三种类型的主体。就信息制造者而言,强调信息的社会效益。信息制造者要遵循社会利益优先原则,不制造虚假负面信息;要关注人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时代的独特内涵,为人类社会做有利的贡献。就信息服务者(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储存)而言,强调过程的道德性。信息服务者要尊重个体的隐私,保护各种机密,保护知识产权,注重经济效益,服务社会大众。就信息使用者而言,要尊重制作者和服务者的权益,合理利用信息为人类的福祉尽一份力。信息道德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信息道德意识,是深层的个体内部信息道德意识、观念、信念等和普遍的集体信息道德共识和道德心理;二是信息道德关系,是信息行为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关系。信息道德关系体现在权利和义务之上,并通过某种信息形式表现出来;三是信息道德活动,包括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行为等。信息活动中的主体遵照信息道德来行为,并以信息道德为依据来评价信息行为,反过来作用于信息教育和信息道德本身。

(一)信息技术的双面性

人类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信息技术具有矛盾的两面,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信息犯罪、信息病毒、垃圾信息等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诸如这些问题对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反应出严重的信息道德缺失和信息伦理混乱。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模式下,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类的伦理关系受到一定冲击,道德观念也显得越发危脆。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形成阶段,可塑性强、敏感、叛逆,缺乏辨别和选择能力,极易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大多数学校都具备了信息课基本的设施设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培养信息道德的目标。小学阶段要“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责任意识”,初中阶段要“遵照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要“按照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不纳入升学考试统一要求,有的学校和教师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流于形式,偏离了既定的教育目标。不少学生也并未认真对待,或沉迷游戏、或醉心社交,甚至色情迷信上,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要求要加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西方大国也先后制定了相关的信息道德规范,比如“计算机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等等。我国国务院也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描绘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学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信息道德的作用

道德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伦理动力、有力杠杆和永恒主题。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竞争越发激烈,更容易导致道德失衡。信息道德规范是一种共性价值观,规范人们制造、加工、传播、使用等各环节的信息行为,信息道德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指导,同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共同组成信息行为规范的有机体。

信息道德以社会舆论的形式表现出巨大的约束力,一旦深入人心,便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范式。信息法律有特定的主体,即相关政府部门;而信息道德并无特定主体,全社会参与信息行为的所有个体都是信息道德的主体;因而,信息道德具有信息法律不可企及的作用,弥补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的不足,信息法律将社会普遍接受的信息道德法律化,形成相应的信息政策。可见,这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具体而言,信息道德具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认识作用。认识自身应具备的信息道德,认识信息道德的特征,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二是调节作用。信息的制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在信息的不同层段,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矛盾。信息道德以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规范不同角色的行为,有效调节信息行为中的关系;三是教育作用。通过广泛的信息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信息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规范信息行为。信息道德不仅可以引导信息行为主体认识,并调整自身信息行为,还可观视他人的信息行为,引导人们符合信息社会的基本准则。

(一)站稳阵地,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是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牢牢站稳阵地,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表面而言,从信息的制造、采集、加工、储存和使用各环节,技术性都过强;信息技术教育也偏向于专业性的技能,并未明显地涉及信息道德。然而,教师倘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的道德内涵,精心设计,便可在常规的教学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

1.精炼教学目标。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又称“三维目标”。在教导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知识,譬如: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搜索浏览网页信息、如何制作多媒体等等;还要引导学生在搜索、使用、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培养责任和道德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反动、邪恶、黄色、暴力、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信息。

2.拓展教学方法。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开拓多元教学方法,巧妙地将信息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征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讨论信息道德的重要性;或者组织学生动手调查、收集确实是因信息道德导致的恶果;或者采用田野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信息制作、服务和使用中涉及的信息道德;还可采用“任务驱动法”,以特定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探索,自我建构对信息道德的认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积累知识,增强技能,锻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整合学科知识。从外延上而言,信息道德不仅关涉信息技术本身,还涉及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等等诸多领域知识。在教学中,如果能适当整合学科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视野,必将有力地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道德。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帮助中小学生培养深厚的`道德底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ppt制作、网页制作等等各种行为中都能渗透传统美德,有利于塑造中小学生的人格,进而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也可以引入法律知识,引导学生辨别违法信息,了解知识产权等问题;引入传播学知识,教导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引入社会学知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隐私,了解网络话语道德。

4.精心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信息道德最直接、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学生在信息行为中的表现。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微博、播客等现代化的平台和载体,选择活生生的现实例子来考察学生,通过学生的作业来评判学生信息道德的高低和优劣。可以考察学生是否侵犯信息制作者的产权,是否在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信息的使用是否有正面效益。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及时予以反馈,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纠正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二)净化网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上营业性的网吧也遍地开花。对中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提供了巨大的学习便利。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缺乏选择的能力,加之国家层面监管有待加强,网络的普及就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不少中小学生沉溺网吧,迷恋游戏,甚至网络成瘾,有的网吧甚至暗地违法开通色情通道;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适合青少年的网站不多,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鉴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学会选择,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避免浏览不良信息,正确使用网络。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专题教育网站、站,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正面信息。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信息道德活动。集中力量建设有影响力,适合中小学生的网站;加强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帮助中小学生学习上的作用,尝试让校园网成为广大学生的社交平台,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校园网在信息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性和技术性,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过分关注人机互动,过分强调虚拟情景,忽视了现实情境中师生的交流,忽视了人文关怀,阻碍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利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同学生的交流;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提升整体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既要注重成材教育,也要注重树人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即为树人教育的最佳途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三)让学生成为信息道德教育的主体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仅仅让中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要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成为信息道德教育的主体。信息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不能采取灌输教育的方式。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中小学生通过实践自我建构,将信息道德知识内化,融入价值观体系,提升自身信息道德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学会分辨、学会选择,在实践中养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信息道德的主体,让其成为信息道德养成的主人,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根本上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中小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不仅在知识上教导学生,更要在信息道德的养成上成为学生的榜样。中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养成的阶段,善于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修炼自身,塑造自身人格魅力,提升自身技艺,切实提高自身信息道德素养。教师在信息的制作、采集、加工、储存和使用中要切实做到不侵权、不危害社会、不违背道德;要关注信息使用的社会公益和公众效益,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信息时代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彻底转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由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社会信息监管的不完善,各种不良信息充斥网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多方行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中小学生成为信息道德教育的主人,提高其信息素养。

推荐访问:简报 范本 道德 最新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简报范本(四篇) 最新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范文(四篇)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活动设计方案及简报

本文来源:https://www.tutubizhi.com/jiantaoshu/2023/0905/251033.html

推荐内容